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12日讯 一个是2018年新建的物业小区,一个是2000年建成的老旧小区,18年的时间差使得一路之隔的两个小区形成了鲜明对比,但硬件设施的差异并未造成居民生活的差异,相反,在街道统一协调下,新旧两个社区相互融合,形成“完整社区”的治理样本。
荣华街道玉带社区“喜洋洋艺术团”排练现场。
玉带正街是一条宽不足10米、双向两车道的城市微循环路,道路北侧的玉带社区建成于2018年,为33层电梯高楼,现有常住人口655户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四楼有一处534平方米的活动场地,设施完备,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、妇女之家、围棋工作室等活动场所,社区长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、书画班、围棋班以及多种敬老爱老活动,人才优势及硬件设施优势明显。
【资料图】
道路南侧的中山社区房屋建成于2000年前后,有低层居民楼房25栋,常住人口3649户。由于场地条件所限,居民日常开展活动以自发性户外项目为主,不少居民提出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空间的需求。
玉带社区文化资源丰富,社区空间大,但缺少生活服务设施,该社区居民一直在相邻中山社区内的超市、餐馆等场所采购生活必需品;中山社区居民人数多,生活资源富裕,但居民活动阵地小,资源缺乏,许多居民经常去玉带社区参加各类社团及课程。
荣华街道玉带社区开展手工制作活动。
其实,一直以来,相邻的两个社区就有资源互融现象。“2022年4月份,我们玉带社区为解决居民停车困难、充电不便的问题,决定在小区内改建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并加装充电桩。同时考虑到中山社区同样存在困难,并充分考察两个社区的地理条件,将原计划110平方的车棚扩大至340平方米,两个社区的居民可共同使用。”玉带社区党委书记曾陶鹏介绍。
3月24日,硚口区荣华街道开展名书记“上门问诊”现场观摩会,幸乐社区党委书记周云梅作为硚口区首批名书记,深入3个重点社区开展“上门问诊”,针对中山社区和玉带社区分别提出的“社区要服务的居民多,但社区阵地小”和“社区小、资源少,开展活动受限制”的问题,给出利用区位优势,打造“完整社区”的建议。
周云梅建议:进一步加强社区间互帮互助、共享共建的关系纽带,同时根据“地点相邻、居民相融、资源互补”的原则,打造“完整社区”。两个社区可以实行‘轮值制度’,围绕重大节日及时间节点,采取一季度一轮值的方式开展各类实践活动。
中山社区党委书记黄怒介绍:“今年以来,两个社区就在逐步推进共同开展各项便民服务,玉带社区经常开展围棋班、书画班、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,中山社区这边的居民经常就去参加活动,居民带动居民,现在每次活动开展都是两个社区居民共同参加。”
玉带社区“喜洋洋艺术团”负责人杨桂荣说:“我们艺术团成立20年了,从最开始的几个人,慢慢发展到上百人。人多了之后,开展活动需要很大空间,是中山社区为我们提供了硚口公园这样一个场所,我们这个团队才能一直发展下去,并且多次在各大比赛中获奖。”(长江日报记者蔡爽 通讯员詹鸥 郭敏 实习生袁思哲)
【编辑:邓腊秀】
关键词:
热门推荐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