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【本文来自《被美化的1990年代与全球化》评论区,标题为小编添加】
我用党性担保,您说的全是真的。 因为您说的一些细节,我全都经历过。
种烤烟,山大沟深,担水浇地,简直是用命在伺候。交烟那天,母亲早早地起来,看着一把把一尺多长金灿灿的烟叶,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般。可惜,往往收烟的价格和产量成反比——你好不容易丰收了,它价格跌了;好不容易价格涨了,你家却没多少(其实是反过来的,只是农民不懂这个道理)。
交公粮是家里的大事儿。母亲每次都会把麦晒了一遍又一遍,直到一咬嘎嘣响,然后一簸箕一簸箕簸出来,比自己吃的还干净。记得94、95,连续两年,春节过后一滴雨都没下过,小麦严重减产,一亩地收不了二斗麦,而且都是秕子,只能去富户家里买粮去交。
工地我也干过,每天10个小时,经常被包工头剥削。91年5块钱一天,到了95年,涨到10块了。我干活不惜力,也肯动脑筋,建筑公司几个师傅都想收我做徒弟,结果被一场意外事故(卷扬机倒了,我就在下面,大难不死)改变了。
对了,还有油抹布,一般就是一团乱麻。chan搅团,烧米汤的时候擦一擦,不容易粘锅。
那时候学校是真的没钱,为此教育局允许他们提前收取书本费,名曰“预定金”。记得初二的时候,由于没钱交“预定金”,被班主任撵出来,在外面晃荡了整整一学期。那时候有很多很有天赋的学生,因为家里没钱辍学了。
像我们这样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农村孩子,很少上灶上吃饭,都是从家里背馍馍,家里没人送的,一次背一周的。到了夏天,礼拜二开始长白毛,礼拜三开始长绿毛,礼拜四里面就黑了。用开水泡两遍,加点盐,放点熟油辣子,味道也不错。
关键词:
热门推荐
最新资讯